smt回流爐操作規范
在使用SMT貼片機過程中,操作員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,那么SMT爐后目檢人員有哪些操作規范呢?
1、首件確認 對于每班開始或產品切換后的第一片板,爐后目檢必須進行外觀首檢,以工程樣板作為參考標準,檢查內容包括:零件方向,零件極性,偏移,缺件,錯件,多件, 錫多,錫少,連錫,立件,假焊,冷焊,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給拉長,首檢無誤后送IPQC確認。
2、撿板 為防止掉板或撞掉零件,爐后目檢人員應及時查看回流爐出板情況,及時撿板。
3、PCBA擺放 爐后所有PCBA必須擺放于插板上,不得堆疊,插板必須整齊擺放在規定的區域內。OK品與NG品分開擺放于不同的插板上。不同機種的板分開擺放于不同的插 板上。
4、缺件(報廢)板處理 爐后如發現有缺件的板,應及時反映給拉長同時記錄于《爐后缺件/報廢板記錄表》。對于修理報廢板,或者打叉板貼件或好板漏貼件,應及時反映給拉長,同時記 錄于《爐后缺件/報廢記錄表》。
5、 PCB檢查 過爐后的PCBA,中檢人員應仔細檢查有無零件反向,偏移,缺件,錯件,多件,錫多,錫少,連錫立件,假焊,冷焊等不良,如有連續3片同樣的不良應及時反 映給拉長。對于PCB不需要打零件的地方,作業人員應牢記,以提升工作效率。
6、 爐后檢查報表 所有不良品應清楚真實記錄于《生產檢查報表》上。
7、 送檢 原則上對于目視OK的板,作業人員應湊齊一插板或一個整數進行送檢。對于急單則以50片送檢,送檢時應標識清楚所需內容(標示卡)。好板與打叉板應分開不 同插板進行送檢。
smt電子貼片機前景
SMT貼片機的發展迅猛,日漸成熟,帶動了工業的經濟,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。當然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,更應看到國內SMT貼片機產業發展中的不足。最為醒目的問題是在國內運行的幾千條自動化生產線中,幾乎沒有一條由國內自行生產,多年來,國內僅有幾家單位從事手動或簡易SMT設備制造,規模小,級別低,令人高興的是,近幾年來也出現制造高檔次回流焊爐的制造商,以及開始涉足全自動貼片機研制的機構;國內的片式元件,無論是其品種,還是其數量,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高速發展的電子產品加工需求,錫膏等各種專用輔料,也幾乎是國外品牌,一句話,諾大的SMT市場,幾乎被外國商品占領;
在大生產方面,焊接缺陷率還在高位運行,設計、采購與制造尚未形成閉環操作;在SMT標準制定方面,尚需進一步補充和修正。我們在學習、應用國外先進標準的同時,更應該制定我國自己的標準,并極積推廣和執行;國內從事SMT工藝研究的機構,包括大專院校,無論在數量上,還是在研究的深度方面,以及用于研究的各種儀器設備,遠遠落后于SMT行業在中國發展的需求。我國在SMT技術上與國外的差距根本原因是科技的差距,其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。如不加強科研開發和基礎研究,我國與國外在SMT技術上的差距會不斷擴大。加速發展我國的SMT產業。在我國SMT貼片機產業發展的20年期間,中國電子學會專門成立SMT專委會,堅持舉辦兩年一次的有關SMT/SMD技術演討會,很多省市如北京、四川、江蘇、上海、陜西等省級電子學會也成立SMT專委會并每年均要舉辦各種SMT專題演討會、培訓班,近兩年來又請國外專家來我國講學,此外還出版各種SMT論文集、專著達20多種;
原電子部工藝所在電科院組織下制定“表面組裝工藝通用技術要求”,“表面組裝技術術語”等十種有關SMT技術規范和標準;國內已有部分高等學校已開辦SMT專業,從事電子工藝研究,八五期間,國內借助技改項目,引進20多條用于高頻頭生產的SMT生產線,以及與之相關的片式阻容元件生產線,所有這些都為推動我國SMT技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和物質條件。正所謂路在腳下,走的多了就知道那條路是對的,可以一直走下去,沒有的道路都是光明大道!人無完人,更何況是SMT貼片機產業,揚長避短,讓SMT貼片機產業走的更長遠!
以上是貼片機回收小編來講解一下smt電子貼片機前景和smt回流爐操作規范。更多的貼片機特點知識就在貼片機SMT知識欄目。